近代有机颜料发展的简述...

2019-06-08

近代有机颜料发展的简述

有机颜料是伴随着有机染料的技术进步而逐渐的发展起来的,并形成具有特殊性能、相对独立的有机着色物质、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。

近代有机颜料发展的简述

人们早使用的颜料为无机颜料,如赤铁矿、褐铁矿等,颜色仅为红、棕褐色。早的有机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媒染染料,在染色后用金属盐处理,生成不溶性色淀类。自从1856年由Perkin在合成奎 宁时制备了紫色染料—苯胺紫;1964年由Greiss发现重氮化、偶合反应后,才开始人工合成有机染料与颜料。

近代有机颜料发展的简述

首   先直接用水溶性染料制备的颜料是在1899年合成的立索尔红,并且是以钠盐形式出售。如果从钠盐转变为钡盐或钙盐,可以提高其着色强度,因此相继制备出钡盐及钙盐色淀作为真正的色淀类红色颜料应用。不久在1903年又推出色淀红C,这些品种至今尚具有实际应用意义。
标.jpg

天津正中宏华化工有限公司

酞菁蓝BGS
酞青蓝BGS,颜料蓝15:3,4382酞青蓝,酞青蓝,酞青兰,酞青蓝BGS厂家,酞青蓝BGS价格,酞青蓝BGS批发

在以可溶性偶氮染料进行色淀化合成颜料的基础上,直接利用不含水溶性基团的原料合成了不溶性的偶氮颜料,如1895年合成的邻硝基 苯 胺橙,1905年合成的氯 代对位红(C.I.颜料红4),耐光牢度优良的甲苯胺红(C.I.颜料红3),及1907年出现的二硝基苯胺橙(C.I.颜料橙5)
甲苯胺红,甲苯胺红厂家,甲苯胺红批发,甲苯胺红用途,颜料红3,甲苯胺红RN

天津正中宏华化工有限公司

近代有机颜料发展的简述

作为一类有重要使用意义的黄、橙色单偶氮颜料是1909年发表专利,1910年投放市场的汉沙系颜料,代表的品种如耐晒黄G(C.I.颜料黄1)。1911年以3,3—二 氯 联 苯 胺代替一元胺与乙酰基乙酰苯胺合成了重要的双偶氮黄 色颜料联苯胺黄(C.I.颜料黄12),其着色强度约为汉沙黄的两倍,且较少发生颜料的迁移现象,至今仍为印墨中重要的黄 色颜料。

作为有机颜料发展的另一关键品种是1935年酞菁蓝的问世。相继在1938年又推出酞菁绿。至今,填补了性能优异的蓝、谱有机颜料品种的空白。由于合成工艺简便,成本低,色光鲜艳,着色强度高,具有优异的耐光、耐气候牢度与耐热、耐化学试剂的稳定性,自此产量不断增加,而且已研究、开发出不同的晶型的产品。

近代有机颜料发展的简述

在有机颜料的主要色谱黄、红、蓝、绿等基本配套的基础上,从1950年起开始研究开发与蓝、谱具有相近的应用牢度的黄、橙、红、紫色谱的颜料品种。1954年汽巴—嘉基公司开发了耐热性、耐迁移优良的黄 色、红色偶氮缩合型颜料。接着,1955年美国杜邦公司出售了喹吖啶酮类红、紫色颜料,1960年德国郝斯特公司将黄、橙、红色苯并咪唑酮类颜料推向市场。还有由拜耳公司推出噻唑并喹唑啉酮类橙色颜料及汽巴—嘉基公司推出的新产品DPP类红色颜料(C.I.颜料红254、255)等。

纵观有机颜料的发展过程,可将其分为三个不同阶段。从开始合成立索尔红直至酞菁绿的问世,是各种色谱的基本配套,并且逐步以着色强度高、颜色鲜艳的有机颜料品种替代无机颜料品种,是发展速度比较慢的第 ,一阶段。第二阶段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,从1954年开始,由于高分子材料(塑料、树脂、合成纤维)的迅速发展,对着色剂的应用性能提出更高、更新的要求,促使了各类新型有机颜料的开发、生产,相继出现了应用性能优良(耐热、耐气候牢度、耐迁移)的新品种,其中主要是黄、橙、红、紫色谱的杂环类型颜料。到70年代,有机颜料的发展进入速度变慢的第三阶段,这段时间尽管新型杂环结构品种也有商品出售,但真正工业化的品种比例甚小,而的技术发展转向如下几方面:

1.寻求更合理、新的合成工艺路线,改变原材料,降低已有品种的生产成本,并着手解决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。

2.加强基础理论研究,探讨颜料晶体结构表面特性,对已有的颜料品种实施特定的表面处理,增加或再赋予新的应用性能,以满足应用部门的要求。

3.开发颜料的新剂型,出现各种不同的应用剂型,如与分散型颜料、颜料制备物、色母粒、易分散型或直接分散型以及功能性颜料等。

近代有机颜料发展的简述

上一页:酞菁绿G等有机颜料的应用性能的评定方法

下一页:酞菁蓝BGS等有机颜料的应用性能与评定概述

立即分享